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中东的火药桶,是不是真的要爆了?特朗普那句“毫无疑问”会再次轰炸伊朗的狠话,还回荡在耳边,以色列那边更是磨刀霍霍,战争仿佛就在明天。这时候,伊朗国防部长为什么急匆匆飞到中国青岛?他和中方防长闭门会谈,到底说了什么?
另一边,伊朗驻华大使又为什么在北京公开“交底”,全力支持中国的方案?这背后藏着多少无奈,又藏着多少战略盘算?面对美以联手施加的极限高压,德黑兰的选择似乎已经不多。
而中国,在这场一触即发的危机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几个月前中方领导人的判断,如今看来,是不是每一步都精准得可怕?
战火的阴云,从未像现在这样浓厚。
6月27日,特朗普的表态没有留任何情面,只要情报证实伊朗将铀浓缩到军用级别,美军的炸弹就会再次落下。这不是空洞的威胁,而是赤裸裸的战争宣言。
紧随其后,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的话说得更绝,他直言以色列绝不会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和远程导弹,已经为必要的空袭行动做好了一切准备。
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让整个世界都绷紧了神经。
美以两国一唱一和,似乎已经为军事打击找到了“合法性”。他们摆出的姿态是:要么伊朗彻底放弃核能力,接受最严苛的检查;要么,就用战火来“解决问题”。
这种非黑即白的逻辑,简单粗暴,却也把伊朗逼到了墙角。
面对这种局面,伊朗的选择同样强硬。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明确宣布,鉴于美以近期的敌对行为,德黑兰拒绝恢复与华盛顿的核谈判。
这扇一度开启缝隙的对话大门,被“砰”地一声关上了。关上门的同时,伊朗也在寻找另一扇窗。
这扇窗,开在了东方,开在了北京。
6月25日,就在特朗普发出威胁的前两天,伊朗国防部长纳西尔扎德的身影出现在了中国青岛。他此行的官方目的是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防长会议,但谁都明白,在如此敏感的时刻,这绝不是一次普通的例行公事。
他与中国防长董军的会晤,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会谈中,纳西尔扎德的请求非常直接:希望中方能为缓和地区局势发挥更大作用。这句话的分量很重,它几乎是在请求中国出手,为伊朗挡住迫在眉睫的军事打击。
紧接着,伊朗驻华大使法兹里在北京的发声,更是与防长访华形成了完美的外交策应。
法兹里公开感谢中国在联合国等场合对美以的谴责,并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就中东事态提出的“四点主张”。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更是一种战略站队。
它告诉全世界,在美以的武力威胁面前,伊朗选择与中国的和平方案站在一起。
中国的方案是什么?早在6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时,就已明确提出了解决中东危局的“四点主张”。
核心内容清晰而坚定:第一,推动停火止战是当务之急;第二,保障平民安全是重中之重;第三,开启对话谈判是根本出路;第四,国际社会促和努力不可或缺。
这四点主张,没有一句空话,每一条都打在当前危机的七寸上。它与美以的战争逻辑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始终坚持,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会催生更多的仇恨。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更是直接点破了美以行动的危险性。
他严厉谴责美以对伊朗动武严重违反国际法,特别是空袭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的核设施,开创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如果今天可以借口“潜在威胁”轰炸伊朗的核设施,那么明天是不是可以同样轰炸任何一个国家的合法设施?
王毅外长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和平需要实力来保卫,但实力未必能带来真正的和平。”
这句话,简直就是对以色列历史的精准总结。以色列赢得了每一次中东战争,但它得到真正的和平了吗?没有。
它只是让自己陷入了更深的安全困境,周围的敌人越来越多,仇恨越来越深。
现在,美国和以色列似乎又想把这套“以暴制暴”的剧本再演一遍。但他们忘了,时代变了,伊朗也不是伊拉克。
世界舞台上,有了一个始终倡导和平、主持公道的中国。
中国当然不希望看到战争。中东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但中国的立场,绝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中国一贯主张,解决争端要靠对话,而不是拳头。
这种主张,在过去可能被一些人认为是“理想主义”,但今天看来,这恰恰是最高明的现实主义。
因为军事打击,根本无法摧毁一个国家的核能力,更无法摧毁一个民族的意志。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已经明确表示,即便伊朗的核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他们也只需要几个月就能恢复浓缩铀的生产。
军事行动能带来的,只有短暂的“胜利感”和无穷无尽的后患。
一个陷入全面战争的中东,对美国来说将是一个无法挣脱的泥潭,对其全球战略的拖累将是灾难性的。
这一点,中方看得很清楚,也早就发出了警告。
当伊朗国防部长来到中国,当伊朗大使在北京高调发声,他们寻求的不仅是一个大国的庇护,更是在认同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案。
他们明白,只有中国的方案,才能真正让中东走出“战争与和平”的恶性循环。
如今的局面,像极了一场战略预判的兑现。中方早就看透了单边主义和军事胁迫的尽头是死胡同,所以才不遗余力地推动沙特和伊朗和解,才积极构建上合组织这样的多边安全平台。
中国始终在为和平做加法,而有些国家却总在为战争做准备。
特朗普的威胁言犹在耳,以色列的战机也已整装待发。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战争的引信似乎随时可能被点燃。但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
因为在战鼓声中,世界还听到了一个来自东方的、理性的声音。
这个声音告诉所有人,还有另一条路可走。这条路,叫对话,叫谈判,叫互相尊重。
中国无法替中东做出选择,但已经把正确的答案摆在了桌面上。如果有人非要选择错误答案,那么最终吞下苦果的,也只会是他们自己。
历史,终将证明谁才是真正的有远见卓识。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配资世界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