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骄阳似火,蝉鸣聒噪,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又悄然而至。在这酷热难耐的时节,我们不妨暂别空调与冷饮,跟随古人的笔触,穿越千年时光,去探寻那别样的夏日风情。古人没有现代科技带来的清凉,却凭借着细腻的感知与浪漫的情怀,在诗词中勾勒出三伏天的独特景致,或描绘暑气蒸腾,或书写纳凉之趣,或寄托对清凉的向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 10 首精心挑选的三伏古诗词,共赏古人如何在这炎炎盛夏中,玩转出独属于他们的诗意与浪漫。
图片
1
初伏日招王几道小饮
欧阳修〔宋代〕
北园数亩官墙下,嗟我官居如传舍。
滹沱北渡马踏冰,西山病归花已谢。
落英不见空绕树,细草初长犹可藉。
空园一锁不复窥,不觉芳蹊繁早夏。
隔墙时时闻好鸟,如得嘉客听清话。
今朝试去绕园寻,绿李横枝碍行马。
蒲萄忆见初引蔓,翠叶阴阴还满架。
红榴最晚子已繁,犹有残花藏叶罅。
人生有酒复何求,官事无了须偷暇。
古云伏日当早归,况今著令许休假。
能来解带相就饮,为子扫月开风榭。
欧阳修此诗尽显闲适洒脱。开篇以官居如传舍的感慨,道出漂泊之感,又借北渡、病归等事,增添人生沧桑。然而笔锋一转,描绘园中景致,绿李碍马、葡萄满架、红榴繁子,尽显夏日生机,隔墙好鸟更添清趣。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发出“人生有酒复何求”的喟叹,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结尾邀友共饮,借伏日休假之由,尽显率真性情。全诗情景交融,在初伏之景中,抒发了对友情和生活的珍视,读来令人心生向往。
图片
图片
2
初伏柳溪
韩琦〔宋代〕
万柳笼溪借碧涟,涤烦高会喜僚贤。
人间酷暑病庚伏,世外清风有洞天。
一枕易醒西峤雨,满筵思醉北池莲。
棠阴讼阒边烽静,谁信榆关作地仙。
韩琦此诗营造出初伏时节清幽闲适之境。开篇“万柳笼溪借碧涟”,描绘出柳溪的葱茏与灵动,为全诗奠定清新基调。颔联将人间的酷暑难耐与世外的清风洞天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柳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清凉惬意。颈联中,易醒的西峤雨、醉人的北池莲,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清幽与氛围的闲适。尾联借“棠阴讼阒”“边烽静”,表达对太平盛世的欣慰,流露出身处此地如作地仙般的悠然自得,尽显诗人旷达心境。
图片
图片
3
初伏大雨呈无咎
张耒〔宋代〕
初伏炎炎坐汤釜,长安行人汗沾土。
谁倾江海作清凉,玄云驾风横白雨。
普陀真人甘露手,能使渴乏厌膏乳。
且欲当风展簟眠,敢辞避漏移床苦。
清贫学士卧陶斋,壁上墨君澹无语。
翰林但解嘲苜蓿,彭宣不得窥歌舞。
联诗得句笑出省,策马涉泥归闭户。
床头馀榼定何嫌,窗外石榴堪荐俎。
张耒此诗围绕初伏大雨展开。开篇描绘初伏酷热,“坐汤釜”“汗沾土”尽显炎威。而“玄云驾风横白雨”笔锋陡转,以奇幻想象展现暴雨骤降的清凉。接着以“甘露手”赞雨润万物。后写自身,虽处清贫,居“陶斋”,生活简朴,无歌舞之娱,但面对大雨带来的惬意,能“当风展簟眠”。结尾“床头馀榼”“窗外石榴”,于平淡中见闲适,在炎夏苦雨里,尽显诗人随遇而安、豁达超脱的心境,读来饶有韵味。
图片
图片
4
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
梅尧臣〔宋代〕
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綌衣。
清谈停玉麈,雅曲弄金徽。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梅尧臣这首诗描绘了中伏日在妙觉寺避暑的悠然场景。开篇“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綌衣”,点明地点与避暑的惬意姿态,寺庙的清幽为避暑营造了良好氛围。“清谈停玉麈,雅曲弄金徽”,展现出文人雅士在寺中清谈、抚琴的高雅情趣。“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从听觉和体感角度,进一步渲染出寺内的凉爽舒适。最后“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以不效仿河朔豪饮,煮茶品茗便陶醉忘返作结,凸显出此地避暑的自在与满足,尽显闲适淡雅之情。
图片
图片
5
奉和御制中伏入延福宫纳凉
余深〔宋代〕
节逢中伏许休閒,锡宴清都绛阙间。
俯仰自惊希世遇,低徊终愧异恩颁。
连云竹影含风远,扑面荷香拥棹还。
施厚眷深知未报,独怜疲瘁已衰颜。
余深此诗围绕奉和御制中伏入延福宫纳凉展开。开篇点明中伏得闲,受邀于清都绛阙赴宴,流露出荣幸之感。“俯仰自惊”“低徊终愧”,以细腻笔触,直抒获此殊遇的惊喜与对皇恩的感激惶恐。中间“连云竹影”“扑面荷香”,绘景如画,以竹影含风、荷香绕棹之景,尽显延福宫的清幽宜人。结尾笔锋一转,感慨皇恩深厚却难以为报,自怜身世,叹自己已疲惫衰老,在欢愉之景中融入身世之叹,使情感更为深沉复杂。
图片
图片
6
中 伏
董嗣杲〔宋代〕
五世单丁家,在家亦如客。
悲欢恼客抱,每恨江海窄。
今日初伏过,浴出易絺綌。
树头来禽熟,隔水不可摘。
明年西湖去,凉云簪藉白。
此时且健饭,宁耐朱炎赫。
淮童少解事,醉拾西瓜擘。
强笑领其真,寓吟自成癖。
董嗣杲这首《中伏》情感真挚且复杂。开篇以“五世单丁家,在家亦如客”道出自身孤寂,悲欢皆被愁绪缠绕,恨江海难容己怀。中伏时节,日常细节入诗,“浴出易絺綌”显生活质朴,“树头来禽熟,隔水不可摘”添了几分无奈与怅惘。接着展望明年西湖之行,想象凉云相伴的惬意。当下则劝自己健饭耐暑,见淮童拾瓜天真,强颜欢笑,将这份纯真融入诗中,于平淡中见生活真趣,尽显诗人在炎夏中自我宽慰又略带苦涩的心境。
图片
图片
7
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
姚合〔唐代〕
下伏秋期近,还知扇渐疏。
惊飙坠邻果,暴雨落江鱼。
贵寺虽同秩,闲曹只管书。
朝朝廊下食,相庇在肴菹。
姚合此诗以末伏为背景,抒发别样情致。开篇点明时令,“下伏秋期近,还知扇渐疏”,从日常扇子使用渐少,巧妙感知秋意将至,细腻且自然。颔联“惊飙坠邻果,暴雨落江鱼”,描绘出末伏时节天气多变,狂风骤雨的景象,画面感十足。后两联转入自身境遇,虽与友同秩,却身处闲曹,整日处理文书,唯有朝朝廊下食时,靠肴菹与友“相庇”。诗中既有对时节变化的敏锐捕捉,又有对自身闲职的淡淡感慨,平淡中见真情,韵味悠长。
图片
图片
8
末 伏
刘攽〔宋代〕
火流渐近桑榆上,秋气新从阊阖来。
每岁长安犹暑热,内官相属赐冰回。
刘攽这首《末伏》短短四句,勾勒出末伏时节独特景象与宫廷生活片段。首句“火流渐近桑榆上”,以“火流”喻炽热阳光,生动展现末伏暑气仍盛,阳光逼近桑榆之景。次句“秋气新从阊阖来”,“阊阖”象征天门,赋予秋气以神秘庄严之感,点明秋意初临。后两句笔锋一转,聚焦长安,“每岁长安犹暑热”道出此地末伏酷热依旧的常态,“内官相属赐冰回”则通过内官赐冰这一细节,侧面反映宫廷应对暑热的方式,在对比中增添了生活气息与历史质感。
图片
图片
9
时当末伏暑气愈隆老者
殊不能堪而旧业荒残清
释文珦〔宋代〕
踽踽复睘睘,谁知远客情。
衰龄余六甲,酷暑畏三庚。
旧业今何有,秋衣亦未成。
东邻弄羌管,休作断肠声。
释文珦此诗在末伏暑热中,尽显老者困苦与凄凉。“踽踽复睘睘”,开篇便以叠词描绘出诗人孤独无依之态,惹人怜惜。“衰龄余六甲,酷暑畏三庚”,直言年老体衰,难以承受末伏酷热,尽显无奈。旧业荒残、秋衣未成,进一步刻画其生活窘迫之状。尾联“东邻弄羌管,休作断肠声”,借东邻羌管之音,将内心哀愁推向高潮,却又祈求别奏断肠声,把这种痛苦压抑到极致,读来令人心酸,深刻展现出诗人在困境中的悲苦心境。
图片
图片
10
三伏不热
郭印〔宋代〕
三伏元无暑,连旬雨复阴。
朝朝閒旧扇,夜夜拥重衾。
日晦浮云翳,天愁沴气侵。
烽烟犹未息,一念一伤心。
郭印这首《三伏不热》别具一格。诗开篇点明三伏本应酷热,却因连旬阴雨而无暑气,形成强烈反差。“朝朝閒旧扇,夜夜拥重衾”,通过日常细节,生动描绘出此时天气异常凉爽,旧扇闲置、重衾在身的情景。后两联笔锋一转,“日晦浮云翳,天愁沴气侵”渲染出压抑氛围,而“烽烟犹未息,一念一伤心”则由景入情,借天气之异引出对国家烽烟未息、局势动荡的担忧,将个人感受与家国情怀相融合,深沉而动人。
图片
图片
备注:文章/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世界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