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那被叫作未来“关岛杀手”的东风-26D导弹问世之后,又一款让美国媒体坐立难安的武器也亮相了,那就是咱们军队的鹰击系列导弹。
今年我国举行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时,展出了鹰击-15、鹰击-17、鹰击-18(C)、鹰击-19和鹰击-20等多款新研制的导弹。美国“战区”网站、《新闻周刊》等媒体都认为这些是“中国最新型的‘航母杀手’”。
咱们就一个一个来说吧。
先说这鹰击-15吧,从阅兵里展现的情况来看,它很可能是一款采用亚燃冲压发动机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速度估计差不多在4马赫左右。
据“战区”网站分析,因为两个导弹在布局上挺像,鹰击-15很大可能是在鹰击-12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既延续了相似的气动设计,又增强了突防能力,射程应该能超过600公里。
紧跟着是鹰击-17,许多网友应该都注意到,这款导弹的设计挺像东风-17,都是用的乘波体,配备多个空气舵,布局也挺相似。不过,两者之间有个挺明显的不同,就是鹰击-17的体积明显比东风-17小一些,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射程可能比东风-17要短一些。
不过,体积稍微小一些也说明鹰击-17不光能从车上发射,还能搭载在舰上发射,这样一来,我军的驱逐舰就能更有底气去威慑敌人,还能缩小敌方舰艇的活动空间。
既然鹰击-17用了乘波体的设计,那它的弹道应该跟东风-17挺像的,也就是大家说的“打水漂”那套。这样一来,导弹会在大气层边缘进行跳跃似的滑翔飞行,还能进行大范围的横向机动,反导系统追踪和拦截起来就难度大了。
接下来要说的鹰击-18(C)呢,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这款导弹是在之前型号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升级的。
跟原来的型号一比,鹰击-18(C)的气动外形完全不一样了。它不仅用了多面体菱形扁平的弹体,还在表面加了吸波涂层,动机尾部也做了遮蔽处理,这样一来,导弹的隐身性能明显提高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纪念解放军海军成立76周年开放日上,我军展示的鹰击-18导弹宣传展板上公开写道:
鹰击-18反舰导弹作为我军海军的最新舰载反舰巡航武器,可以以超音速进行弹道突袭,针对像美军伯克级、以及日本的爱宕级等大型水面舰船,命中几率和突破防御的可能性都相当高。
最后说到鹰击-19和鹰击-20这两款导弹,从外形上看,鹰击-19似乎是一款采用吸气式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弹头下方那明显的进气口,也符合搭载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典型标志。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确实挺复杂的,它可以让导弹像“呼吸”空气一样,从大气中吸收氧气和燃料一起燃烧,不用携带成吨的氧化剂。这不仅减轻了导弹的重量,还能让它飞得更远、速度更快,简直是提升性能的绝招。
不过,跟那些已经知道的超燃冲压高超导弹不一样,鹰击-19的弹头采用了类似乘波体的飞行器设计,这可能意味着它的突防实力比其他超燃冲压高超导弹更强一些。
顺便说一句话题外的话,去年美军在高超音速导弹项目上屡战屡败,近些年来只得把赌注压在吸气式超燃冲压技术这条路上,可折腾了半天也没啥新进展。倒是中国早早地就推出了自己的超燃冲压反舰导弹,抢先一步,算是走在了前头。
这款鹰击-20导弹,大家都挺熟悉的,它采用了双锥体的设计,显得特别有标志性——高超音速导弹的典型特色嘛。因为气动布局挺像,有些人也觉得,鹰击-20和之前解放军海军试射的“鹰击-21”其实就是同一款导弹。
在今年阅兵展出的各种反舰导弹中,咱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就是随着美国给它的军舰装备更先进的反隐身和防空传感器,解放军的反舰武器逐渐偏向于追求超音速和高超音速的性能,而不再特别强调隐形技术,毕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要说还挺有道理的。
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中,鹰击18导弹的威力受到关注,它作为反舰导弹的代表,展现出不凡的性能。鹰击导弹系列包括反舰导弹,今天我们缅怀伟大的胜利,同时也看到了鹰击-20高超声速导弹等的新亮相,实力堪比猛兽,令人振奋。
配资世界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