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辛弃疾
青山吞吐古今月,绿树低昂朝暮风。
万事有为应有尽,此身无我自无穷。
图片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豁达的小诗。以下是逐句赏析,力求简洁明了:
1. 青山吞吐古今月:* 画面:高大苍翠的山峦仿佛在呼吸,将古往今来的明月“吞”进去又“吐”出来。
* 赏析:用“吞吐”这个动作把静止的青山写活了,赋予它强大的生命力。“古今月”点出时间的永恒流转。这句描绘了宏大、永恒的自然景象,山与月仿佛超越了时间限制,展现宇宙的壮阔和不变。
2. 绿树低昂朝暮风:* 画面:碧绿的树木在清晨和傍晚的风中,随着风势时而低俯,时而高昂。
* 赏析: “低昂”生动地写出树木随风摇曳的姿态。“朝暮风”点出时间的日常更替(早晚)。这句描绘了生动、日常的自然动态,树木顺应着风雨变化,充满生命的律动感。与上句的宏大永恒形成对比,展现自然中既恒定又变化的和谐。
图片
3. 万事有为应有尽:* 哲理:世间一切人为的努力、造作、追求、事业、情感等等(万事有为),都必然有终结、消散的时候(应有尽)。
* 赏析:这句直接点出核心观察。辛弃疾认识到世间一切人为的事物(“有为法”)都是有限、无常的。无论是功名、事业、悲欢离合,终将成为过去。这包含了他对人生起伏的深刻体验。
4. 此身无我自无穷:* 哲理:如果能够放下对“小我”的执着(无我),不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那么精神反而能获得自由,感觉自身融入无限的宇宙之中(自无穷)。
* 赏析: 这是对上句的超越和升华。既然知道世事无常、终有尽时,何不放下对“自我”的过分执着(“无我”)?一旦破除“小我”的局限,心灵便能获得解脱,体会到与永恒自然(如青山、明月、绿树、长风)相通相融的无限境界(“无穷”)。这是全诗思想的最高点,体现了豁达超脱的智慧。
图片
总结核心思想:诗人面对永恒壮阔又生机勃勃的自然(青山明月、绿树晨风),感悟到人世间的努力与得失(万事有为)终有尽头。他由此获得顿悟:与其执着于易逝的“小我”和有限的“有为”,不如放下我执(无我)。当心灵不再被“小我”束缚,便能与永恒无限的自然大道融为一体,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和无穷感(自无穷)。整首诗在端午节(重午日)的背景下,以看似轻松“戏书”的口吻,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辛弃疾历经沧桑后的旷达胸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世界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