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8月,华盛顿的政治舞台又闹得沸沸扬扬。美国议员们联合出了一道法案,要冻结中国在美资产,还要断掉中国银行和美元结算系统的联系。
这招看起来挺凶的金融封堵,结果却在全世界范围内激起了没想到的连锁反应。
法案横空出世
2025年8月1日,国会山的气氛显得不平常。民主党参议员、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高级成员珍妮·沙欣,与得克萨斯州的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科宁携手,向参议院递交了一份语气强硬的法案草案。
这份名为“STOP China and Russia Act”的法案,条款简单明了,但里面藏着杀手锏。里面规定,美国政府得在180天内搞清楚个事:中国到底有没有给俄罗斯提供物资或技术支持,帮他在乌克兰打仗。
总统在这项法案生效后的180天内,得向国会递交一份报告,详细说明中国政府或者相关组织是否在支援俄罗斯,帮他侵占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
只要认定有支持的行为,美国就会动用三招:限制中国法人和个人进入美国的金融体系,禁止技术出口,还会冻结他们在美国的资产。不过最厉害的条款藏在法案的深处,是针对中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制裁措施,因为美方觉得这些机构帮俄罗斯绕过了现有的制裁规定。
8月5日,这个消息由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传遍了天下。法案的存在不再是什么华盛顿的秘密,而变成了摆在桌面上的政治筹码。
两党难得的配合,其背后其实藏着一盘更大的算盘。民主党和共和党在这个事儿上合击,反映出美国政界顶尖人物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表面上说法是“因为中国偷偷帮俄”,但实际上瞄准的,是中国在世界金融体系里不断壮大的势头。
时间段的设定并不是碰巧的,180天的期限,刚好给新政府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也留给国际社会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和应对。这个时间安排本身就像是一种威慑,让所有相关方都处在一种不确定的阴影里。
虽然这个法案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援俄”,但它真正的杀伤力在于重新梳理中美之间的金融联系。一旦动手,不仅仅是对某些企业或个人实行制裁,更是要把中国的金融体系和美元体系彻底割裂开来。
华盛顿这招看似是应对地缘政治危机的举措,但实际上可能会变成推动全球金融格局重新洗牌的推动力。
北京冷静回应
8月6日,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的声明在各大媒体上传开,没有使用激烈的言辞,也没有发出针锋相对的威胁,北京却采取了一种出乎意料的冷静态度。
关于乌克兰问题,中方一贯坚持公平公正的立场,努力推动政治途径的解决。这话听起来挺普通,但其实暗藏着有力的反驳——中国根本不是像美方说的那样“援助俄国”的帮手。
更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中国从来没有向任何冲突一方输送致命武器,而且对那些既用作民用又能用作军事的物品,出口管控得很严。这种讲道理、讲事实的做法,可跟美方那些凭空假设、无依据的指控差远了。
北京的应对措施显得经过深思熟虑。面对美方的威胁,中国没有采取情绪化的反应,而是用事实来回应。这种做法不仅保护了自身的立场,还为国际社会开辟了另一种理解的角度。
外交上的话里话外,其实体现出中国对自己政策的明确把握。在乌克兰这事上,咱们确实走得比较中规中矩,既没有给俄罗斯输送武器,也没有加入对俄的制裁。这份态度,让中国在这场纷争中拿到了一个比较有道义支撑的高度。
法案消息一传开,第二天就有回应,明显表现出中方的高度重视,也免去了被动应付的尴尬。反应得又快又准,充分展现出中国外交部门的专业水平。
声明虽然简洁,但每句话都讲究深意。“公正客观”这词,暗藏着对美方偏颇立场的暗示;“致力于推动政治解决”呢,彰显了中国的积极努力和建设性作用;至于“严格的出口管制”,则是在有力回应美国有关中国向俄提供支持的指控。
这种既克制又有力度的回应,不光表达了中国的立场,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的负责任。毕竟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单方面的制裁往往难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中国这番理性的回应,也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理解和同情。
专家预警与博弈升级
8月6日,俄罗斯著名东方学家弗拉基米尔·扎哈罗夫的话一下子传遍了各大媒体。这个老外交官说得直白明了:这项法案一旦通过,势必让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变得更加激烈。
扎哈罗夫的分析真是一针见血,一旦这个法案推行开来,中方肯定会采取报复行动,比如限制向美国出口稀土。这个词一开始听着挺冷门,但其实稀土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论是智能手机、军用雷达,还是风电设备、电动车,稀土都少不了,而中国又掌控了全球大部分的稀土资源。
其实,更具杀伤力的武器,就是美国国债。扎哈罗夫提到的7500亿到8000亿美元,反映的是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额。这个数字虽然看起来挺平常,但实际上,却像是两国经济关系的晴雨表。一旦中国开始抛售美债,整个美国国债市场就得遭殃,震荡会变得很厉害。
中国时政评论人司马平邦从不同角度看待这场角力。美国参议院的议员提出制裁法案,实际上是为了让特朗普政府在与中国的较量中争取到新的谈判筹码。
司马平邦的看法更深入一点:美国越是对中俄施压大,反而会让两国的合作关系变得更紧密。这听起来像个悖论,但实际上也揭示了国际关系的微妙之处。当外界施加压力,常常会促使对方联合起来应对,美国的制裁威胁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美国想用金融制裁作为筹码,试图断绝中俄之间那些合理合法又关系重大、战略价值很高的合作。这招的关键,就是借助自己在全球金融体系的领导地位,对别的国家施加压力。
目前最激烈的招数已经露出端倪:一些操作相当复杂,打算把中国部分银行体系赶出SWIFT交易网络。这个SWIFT系统,可说是全球金融的神经中枢,一旦失去这个通道,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可得遭遇不小的打击。
专家们也提到美国的策略有它的限制。美国是不是会动用这些办法,并不完全看中俄之间的合作到底有多紧密,而更看重中国掌握了哪些强硬的反制措施。这种说法一针见血,说明国际竞争的核心——还是看谁更有实力,谁的话语权就更大。
中俄完全可以继续协商,对美国以及其他对中俄合作持反对态度的西方国家采取联合制裁,特别是在战略资源和重点矿产方面。像稀土、钛合金、钯金属这些关键材料,可都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基础元素。中俄在这些领域的优势,不但能增强双方的竞争实力,也为抵御西方制裁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金融新秩序悄然成形
数字无声地讲述着变迁。到了2024年12月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累计处理的各类支付总额大概有600万亿元。这么庞大的数额,实际上反映出一个与美元体系并行的金融网络正在飞快发展壮大。
更让华盛顿头疼的,是它的速度。到2024年底,CIPS累计完成的跨境人民币支付金额达17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了43%。这么快的涨势,远远超出了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也说明市场对于用人民币代替美元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
截止到2024年12月底,系统里的直接参与者有168家,其中境外直参占了71%;而间接参与者有1461家,境外间参占了62%。这堆数字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哦,而是来自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主动投下的“票”。
2025年第一季度的情况,更是令人咋舌。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达到了4.33%,首次超越了日元。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其实代表着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重大转变。而更有意思的是,中俄在能源结算中,92%的交易用的都是人民币,创下了历史新纪录。
金砖国家迎来扩员,给这股变革带来了新推动力。2024年1月1日,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加入成了金砖国家的一份子。这次加入的效果比想象中还要大,新成员的到来让金砖国家的总人口达到35亿,差不多占了全球人口的45%。
经济规模的变化真是让人惊叹。成员扩充后,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例攀升到大概37%,已经超过了G7和欧盟。用购买力平价来算,金砖国家的整体经济总量也早就超出了那些传统的西方发达国家集团。
在能源方面的影响特别明显。金砖国家在全球原油出口中的份额从15%提高到36%。这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更意味着全球能源定价的格局正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以石油美元为主导的体系,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考验。
俄罗斯喀山峰会成了个重要的转折点。2024年10月22到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了第十六次会谈,最终通过了《喀山宣言》。虽然这份文件说得挺温和,但实际上已经为全球金融体系走向多极化打下了制度基础。
普京在峰会期间展示的“金砖国家美元”模拟图,虽然只是一种概念性的示意,却引起了世界媒体的热烈关注。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实际上暗示着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替代美元的方案正逐步从设想走向现实。
在技术方面也有不少令人振奋的进展。数字人民币在中东地区的增长速度达到了年200%,而在沙特的石油交易中,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也达到了20%。这些数据背后,实际上是支付技术革新对传统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让跨境支付能避开传统的SWIFT体系,带来了新的可能。
东盟国家的决定格外重要。到2024年,东盟成员在跨境用人民币结算的总额已经突破5.8万亿,较2021年上涨了120%。像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国家,已经把人民币列入外汇储备中,而泰国也完成了第一次用数字人民币进行的石油结算。
这波变化背后最核心的影响其实是在重塑金融主权。当美国试图用SWIFT对伊朗实施制裁时,中国早已在东南亚搭建了一个人民币支付的闭环体系。这个平行的系统一出现,就让单边制裁的威力大打折扣。
全球央行的动作也在悄悄发生变化。2022年,世界各国央行的黄金购买总量达到1136吨,创下自195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23年前几个月,黄金购入量比去年同期多出了176%。黄金储备的提升,反映出各国对美元体系稳定性的担心。
数字货币的角逐变得愈发激烈,全世界有151个国家的央行都已经推出或者在研数字货币。这些数字货币一旦成熟,或将开辟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让人可以绕过传统的美元体系。
印度和马来西亚正在商讨用印度卢比来结算贸易账目,而中国和巴西也达成了本币结算的协议。这些双边合作不断累积,正在悄然改变全球贸易的根本逻辑。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霸主地位,正逐渐被多方面的力量所冲击。
那些看似零散的变化,其实正逐步汇聚成一个不可逆的历史潮流。美国的制裁威吓,反而没有阻止这个趋势,反倒推动了替代体系的快速建立。华盛顿一直掌控的金融霸权,正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
配资世界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